数学之家

建站
数学爱好者的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学的符号系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3:4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学的符号系统
    现今的人们,已经习惯用字母x,y等代数未知量,并用各种极为简练的符号表示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种种运算关系,从而构成了形式各异的代数式。两个代数式之间用“=”号加以连结,就得到今天大家常见的方程。然而,发展到现有初中课本上看到的一切,是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岁月。

    “+”与“-”符号的使用,起于公元1489年。“×”号出现于16世纪初,“÷”号还要更晚些。作为方程标志的近代等号“=”,则最早见于公元1557年雷科德(Recorde)的《智慧的磨刀石》一书。雷科德曾经极为风趣地说,他选择两条等长的平行线作为等号,是因为他们再相等不过了。

    而用字母表示数,却是一个更为巨大的创造,它使更加深刻的代数理论成为可能。这个功绩要首推16世纪末法国数学大师弗朗西瓦·韦达(Viete,1540—1603)。他是法学家和国王宫廷有名望的国务活动家。韦达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费在数学上,他专心于数学,有时解某个问题时,竟连续几个夜间不睡觉。他的主要著作是《分析法引论》,韦达在自己的数学著作中,除了改进代数符号以外,还发展了解方程的理论,在几何中扩大了应用代数的范围,开始在代数中使用三角,促进三角学的发展。韦达的主要功绩是把字母表示数的写法引入代数。重要的是,他不仅用字母表示未知量,而且还用字母表示数字系数。

    尽管整个符号系统发展得如此缓慢,但无论是古代的希腊,还是东方的中国,人类都以其各自独有的文化,建树着一座座数学史上的丰碑。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祖先,曾在代数学上作出过令世人叹为观止的辉煌成就。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称誉:“自远古以来,中国人在数学工作中一贯具有算术和代数的头脑。”但由于没有一套良好的符号系统,古代的欧洲和阿拉伯数学家,都为形如ax+b=0这样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困惑过。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在今天,这样的方程对于任何一个中学生都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古代数学家曾为此求助于一种较为烦琐的“试位法”。早在公元1世纪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就曾使用过同样的方法,不过,书中用的是另一个名称,叫“盈不足”。由此可见,一个可靠而又简洁的符号系统对于数学的发展起着多么巨大的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网站统计|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之家    

GMT+8, 2024-6-2 04:55 , Processed in 1.1562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