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之家

建站
数学爱好者的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新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5:3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新谋
 
邱佩璋 李文林 陆柱家 吴文东
 
    吴新谋 1910414日诞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89426日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病逝.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偏微分方程.
 
(一)
 

    吴新谋,1910年4月14日诞生于江苏省江阴县陆家桥.祖父吴应箕,是位贡生.父亲吴达时(名增弟),执教于江阴县辅延小学,教历史.父亲患有肺结核病,吴新谋3个妹妹幼时,因染上肺结核病相继夭折.吴新谋幼时在当地礼延小学读书,13岁时父亲去世,3个月后母亲也病故,凄孤一人.母亲刘文秀,系江阴县长径乡刘新庄人,有陪嫁田30亩.父母双亡后,父亲未留下遗产,又无叔伯照顾,只有母亲的遗产陪嫁田.于是他就到了刘新庄舅家,由舅家抚养.刘新庄是江阴县的一个小乡村,吴新谋在这里读完小学,14岁考上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就是后来的省立无锡师范.那时师范五年制,在校住读.吴新谋当时个子瘦小,已感染上了肺结核病.幸亏体育老师对他很好,安慰他,指导他健身之道,每晨6时前起身,到操场跑步,做健身操,要持之以恒锻炼.吴新谋听从老师教诲,风雨无阻.经过几年锻炼,身体日益健壮.他爱好踢足球,后来成了学校足球队队员.
    吴新谋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进入师范学校后,尤其爱好数学.数学老师常给学生做有趣、有难度的课外练习,吴新谋总能如期完成,深得数学老师喜爱.
    吴新谋舅家只有舅母、表兄姐,舅父去世甚早.每到寒暑假,同学们都回家叙天伦之乐,但吴新谋却有“无家可归”之苦.他父亲的好友陈贯吾,江阴县年丰镇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时在江阴县立初中任校长,得知此情况,就安排吴新谋来县中度假.陈的慈爱,促使他更加潜心读书,发奋向上.当时吴的田亩由表姐托可靠的人管理,师范所费甚少,数年中有数百元积蓄.陈贯吾任校长期间,政府的教育经费不能按时拨下,教师工资无着,吴新谋把存款支持该校.待后来吴新谋考上南京中央大学,陈贯吾已在该校任教,陈又给吴新谋经济上支持,所以他们感情深挚.后来吴新谋在北京工作时,每次南下开会,总要到苏州阊门拜谒陈师.陈于1987年逝世,享年96岁.在陈逝世前一年,吴新谋还特地登门拜望.
    吴新谋无锡师范毕业后,原不想上大学,受同学王德荣(后为北京航空学院教授)的影响,改变了主意.后来考入中央大学数学系.数学系设有预科一年.著名数学教授何鲁治学重基础,亲自主讲预科数学.吴新谋按照何先生的教导,听课时认真记笔记,对于课文先弄懂,然后逐句、逐节、逐页反复读熟,在熟读过程中深入对课文的理解.吴新谋的课堂笔记记得好,深为先生赞赏,成了全班的模范笔记.几年以后他将笔记装订成册,妥为珍藏.吴新谋在何鲁的熏陶下,对数学兴趣尤加,通过刻苦努力,打下了数学的坚实基础,终生受益.
    1932年,吴新谋大学毕业,受聘于江阴县立中学,不幸妻分娩后一月病亡.他受此打击,精神痛苦,辞去江阴县中课务,赴重庆拜谒何鲁,当时何先生任重庆大学校长.何鲁将他介绍给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受聘为熊先生助教兼数学系系务秘书,并在微分方程基本知识方面受业于熊先生.
    1937年公费留法.他先在当时法国著名数学家维拉特(H.Villat)指导下,从事粘性流体力学的研究工作.后来又在世界著名数学大师阿达玛(J.Hadamard)的指导下,从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工作.当时他从中共旅法支部主办的刊物《祖国抗日情报》中了解了祖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消息,并经常捐款支持该刊的出版工作.1939年,经中共旅法支部批准,直接参加该刊的编辑工作近一年.同时,他尽力与旅法华工、学生联系,与中共旅法支部配合,开展反法西斯斗争.1945年,在邓发主持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任中共旅法支部委员,并负责与法共的联络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当时中共领导的旅法侨联秘书长.在邓发以及后来的刘宁一旅法工作期间,为他们担任翻译,并在他们领导下认真完成各项工作.1951年,响应政府号召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长期担任微分方程室主任、数学研究所党组与党委成员.在1960年和1978年召开的中国数学会第二、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分别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和常务理事,1983年被推举为名誉理事.他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编委和“微分方程”分支学科主编.他还是国家科委数学规划小组成员,参加了1956年的全国12年长远科学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主持编写了历次学科重点项目微分方程规划.他曾任计算技术发展规划小组副组长,参与起草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发展规划.
 
(二)
 
    吴新谋长期致力于偏微分方程研究,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l)波动方程时向平面上Cauchy问题(多个实变数函数的解析延拓)的不适定性.对于波动方程时向平面上Cauchy问题,阿达玛得到问题有解的充要的一组3个条件.吴新谋进一步证明其中一个条件依赖于其余两个.吴新谋的这个结果于次年即被阿达玛在柯朗(R.Courant)60寿辰纪念文集中引用,并据之指出:多个实变函数的解析延拓是新型的问题,延拓区域的形状不再任意.同时,吴新谋还致力于推广超双曲型方程著名的Asgeirsson公式(吴新谋:《有关超双曲型方程的一个恒等式》,超双曲型方程论文集,西北大学,1964).
    (2)混合型、奇型方程(线性偏微分方程Fuchs理论).吴新谋等的“Чaплъlгин方程Tricomi问题的唯一性”的结果是我国研究混合型方程最早的一个结果,也是国际上研究混合型方程定解问题唯一性的几个较早的结果之一.在其中吴新谋等证明了:要保持解的唯一性,解的双曲区域要限于方程系数的奇点.他的这个结果多次为国内外文献引用.
    奇型方程和混合型方程密切相关,也是吴新谋早期研究超双曲型方程涉及到的.早在1956年左右,吴新谋就提倡研究常微分方程的Fuchs理论在奇型微分方程方面的推广.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已经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近年来吴新谋发现,奇型方程的基本解按反射特征的展开式能较清楚地表达微分方程系数的奇性作用.在他主持的一个讨论班上计算的结果(邱佩璋、陈立成、栾文贵,数学学报》24卷5期1981,页731)已足以用来证明:1974年特列维斯(F.Treves)发现的一个非主型方程Cauchy问题的离散现象,这种离散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基本解的奇性是代数的.吴新谋指出,这表明可以进而研究基本解反映方程系数的奇性与解的奇性关系(吴新谋为杨光俊编著的《欧拉-泊松-达布方程》一书写的序,1989).
    (3)椭圆组的定义(高阶方程、方程组分类).对于两个自变数常系数的二阶偏微分方程组,И.Г.Петровский的椭圆型的定义,使得方程组和单个方程一样,保持了解的解析性,然而不足以保持Dirichlet问题解的唯一性.Bишик假定的强椭圆组的定义,对于保证Dirichlet问题解的唯一性是充分的,却不必要.苏联A.B.Бицадзе教授于1957至1958年在我国讲学时,曾经提出椭圆组的定义问题,吴新谋遵循阿达玛的见解,重视方程组和单个方程的不同,用一个极其简单的方法得到Петровский椭圆组Dirichlet问题解唯一的一个必要条件.进一步在他的指导下,一个研究小组证实了(丁夏畦等《数学学报》10卷5期1960,页277—)这个条件同时也是И.Г.Петровский椭圆组Dirichlet问题解唯一的充分条件.
    上述三个方向构成了吴新谋提倡的“线性偏微分方程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他的贯穿这项研究的一个想法是阿达玛的一句名言: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所有性质应该而且可以从基本解得到.因此,吴新谋建议用基本解证明超双曲型方程的Asgeirsson中值公式.这个建议已经由凌岭、耿光证实(《数学学报》26卷1期,1983),从而把柯朗-希尔伯特(Courant-Hilbert)的关于超双曲型方程的解析延拓纳入阿达玛的二阶偏微分方程的一般理论体系之中.吴新谋并提出了进一步展开研究的意见(吴新谋为凌岭著《超双曲型方程》写的序,1987).
    (4)拟线性双曲型方程组的间断解问题.1963年,吴新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指导毕业论文,题为“拟线性双曲型方程三段常数的Cauchy问题”.吴新谋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深入开展工作.此工作不仅是此后张同和郭于法的著名论文(《数学学报》15卷3期,1965,386—396)的出发点,并且还指出了问题的症结在所谓“追赶问题”(丁夏畦等,《中国科学》,1965).这个问题的有关文章发表后,已为国内外所重视.吴新谋很重视在这方面的成就,认为这说明:实际不仅给数学以有意义的课题,并且提供解决这些课题的途径.这是下述庞加莱(Poincaré)的观点的推广.
    除了研究偏微分方程基本理论之外,吴新谋还热心有关实际的研究工作.他推崇庞加莱提出的,阿达玛所信奉的一个观点:“物理应用告诉我们该提的重要问题,并且物理还提供问题的解答.”上面提到的间断解问题,就是在他从事三峡工程早期的涌波问题的研究开始的.他认为研究非线性方程必须十分注意实际背景.他常常提醒年青人,问题和方法,问题是第一性的.他重视古今中外的数学史的研究,从中吸取对当前偏微分方程研究工作有益的营养.
 
(三)
 
    吴新谋对我国偏微分方程事业的贡献,不只是由于他个人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更主要的还在于他的卓越的学术组织工作和他为建设我国偏微分方程研究队伍倾注了大量心血.
    50年代以前,中国只有个别人做过偏微分方程理论研究.正是在几乎空白的条件下,他首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组建了微分方程组(早期成员有丁夏畦、王光寅、孙和生和邱佩璋等).自编讲义,开设了偏微分方程论讲座.1954年夏,受高教部委托,他在北京大学主持了偏微分方程论暑期讲习班,亲自讲授偏微分方程论,并邀请彭恒武教授讲授有关的数理方程问题.这是国内以现代偏微分方程理论为主题的第一个大型讲习班,全国各高等学校派来参加听讲的教师约100人,其中有谷超豪、齐民友、肖树铁、伍卓群、董光昌、林龙威等.通过这次讲习班,全国范围内的偏微分方程工作骨干队伍开始形成.以后,各高等学校数学系纷纷开出了偏微分方程论课程.他编写并在讲习班上使用的讲义,后来正式出版.这是新中国第一本偏微分方程论专门教材,同时也是一本有特色的研究参考书(其中包含了Euler-Poisson方程论等富有启迪性的章节).1958年该书又扩充为三卷本《数学物理方程》.建国后成长起来的偏微分方程论工作者,大都受到这部著作的熏陶.
    1956年,他参加了全国12年长远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他主编的微分方程论分支学科规划,不仅肯定了微分方程论作为重点发展的分支学科之一,而且明确了微分方程发展的若干方向.实践证明,这一规划对于我国微分方程论研究的蓬勃发展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57年10月至1958年2月,吴新谋主持接待了苏联专家比察捷(A.B.Бицадзе)教授来华讲学.这是建国后偏微分方程领域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国际学术交流.它将1954年以后国内形成的偏微分方程研究力量又聚集到北京,并得到进一步提高.吴新谋领导大家每次会前充分准备,会后充分消化,因此这次活动收效较大.吴新谋历来重视吸收国外先进成就.在这方面,他主张兼收并蓄,没有偏见.早在1955年,吴新谋出席波兰偏微分方程会议期间,曾与苏联、波兰.意大利等不同国家的代表广泛接触,并将所了解的新方向及时在国内作了报导,其中特别提到了C.Miranda等西方学者的新发展.在他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与阿达玛教授签订合同出版了阿氏专著:《La Theorie des Equatiens aux derivees par-tielles(偏微分方程论)》(科学出版社, 1964).该书是在阿氏1936年来华讲学稿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新材料撰写而成,吴新谋在留法期间就陆续承担了讲稿的实际整理.所有这些工作,对我国的偏微分方程论的全面发展是颇有裨益的.在中,吴新谋充满了对阿达玛的缅怀和对我国偏微分方程事业的希望,其中阿达玛的一些史料是第一手的.
    1958—1962年间,数学研究所从全国各高等院校接受了大批进修教师.吴新谋具体领导了偏微分方程进修教师的工作.通过这一工作,又扩大和加强了我国的偏微分方程研究队伍和师资队伍.60年代初,国内偏微分方程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形势下,1961年吴新谋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微分方程会议.到1963年举行第二次微分方程会议时,全国有讲师以上职称的偏微分方程工作者已达数百人.一代偏微分方程工作者成长起来.正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吴新谋全心全意培养青年人的无私风格,使一些国际友人也为之感动.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比查泽(A. B. Бицaдзе)教授在悼念吴新谋时这样回忆道:“吴新谋教授对青年数学家满腔热忱,无限关怀.1957—1958年,他给我介绍了很多年轻的中国数学家,希望帮助他们进入偏微分方程理论的最新领域.这些青年显示了卓越的才能,很快地做出了第一流的科研成果.吴新谋教授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像吴新谋教授这样对待后辈的学者,我个人还难以说出第二个.”
    十年动乱期间,吴新谋曾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打倒“四人帮”以后,他以一个老科学家的高度责任感,为重整队伍,恢复在动乱年代受到严重破坏的微分方程理论研究又展开了一系列努力.他主持了有全国偏微分方程同行参加的接待外国专家尼伦伯格(L.Nirenberg)、特列维斯等人访华讲学的工作;及时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微分方程会议(昆明,1980),召开了全国部分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参加的线性偏微分方程定性研究学术讨论会(南京,1981),以及偏微分方程学术讨论会(西安,1987)等.他还担任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编委和“微分方程”分支学科主编等.上述所有这些学术组织工作,对于我国微分方程研究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
    此外,为了迅速提高我国中等数学水平,吴新谋建议翻译了一套四部五本的“初等数学教程”.这套书的作者都是世界闻名的法国数学家.吴新谋特意为中译本写了序言,介绍了这套书的特点,并强调指出法国数学的发展得力于中学数学教育.
 
(四)
 
    吴新谋的大量劳动,和他严谨求实的学风,正直宽厚的品格,赢得了数学界同行的尊敬.吴新谋直至耄耄之年,尽管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白内障,并几度病危,但他始终坚持科学研究.直到1989年初,他还在研究二阶蜕缩型方程的特征角面的单值化问题,并获得了一些实质性的结果.1987年底,他曾赋“离休初度”诗一首:
昔称七十古来稀,七十而今太寻常,
心底无私天地宽,胸中有志日月长.
高峰科学敢攀登,大地人民把乳尝,
万里长征从头起,半生得失细思量.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科学家的高尚情操.1988年11月,吴新谋离休后携妻到江苏省张家港市定居.离京前夕,他将个人仅有的一些积蓄捐赠给微分方程研究室作为科研基金.到张家港以后,仍抱病工作,经常给数学研究所去信谈及他对于发展我国微分方程事业及所里各项工作的建议,并受严济慈先生委托,为《中国现代数学家传》撰写他们的恩师何鲁先生传记.1989年4月22日,正当他准备启程回北京会晤他的苏联老朋友比查泽教授时,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不幸于4月26日10时30分在张家港市逝世.病倒前一天,他还在黑板上作了满满三黑板的演草.
    吴新谋作为我国偏微分方程事业的主要创始人,为之奋斗终身,鞠躬尽瘁,将永远受到人们的缅怀.
    吴新谋有五子三女,除长子为发妻所生外,其余为法籍夫人所生.这两位妻子依次于1932年(江阴)、1983年(北京)病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8-6 16:56:1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资料很全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网站统计|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之家    

GMT+8, 2024-6-2 03:52 , Processed in 1.1875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